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教学重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这说明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凝聚了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就是说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不是指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或生命运动哪一种运动的具体形式,而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形式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既可以是事物数量、性质、状态的变化,也可以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如天气寒冷,水结成冰,是事物性质、状态的变化,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君主专制制度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灭亡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也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举例说明(任何一个有机体,都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地球一旦停止了自转运动,白昼交替就会消失,生物就要消亡。)因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具体形态的属性很多,除了运动性,还有可知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具体形态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没有运动这个属性,事物就不存在,其他属性也就无从谈起。因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总之,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性,但是仅仅承认运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正确回答运动的主体是什么,即什么东西是运动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幡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和尚认为运动的主体是什么?(一切运动只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他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科学研究的事实证明,不同的运动形式,其主体虽各不相同,但都以物质作为其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形式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电荷、光子化学运动原子、离子生命运动生物体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认识运动人脑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慧能大师“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不是绝对的静止不动。大雁塔和故宫相对于太空来说是运动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我们就无法认识事物。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事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呢?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张三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婴儿到老人,他还是张三,不会变成李四。事物在一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