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2)能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3)能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4)通过即兴表演、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二、教学重点血染卢沟桥。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四、教具准备1.投影仪。2.关于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语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内容。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歌》仿佛在永定河上回荡。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同学们,这里提到的1937年7月响起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人民从此进入八年抗战阶段。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血染卢沟桥[板书]1.卢沟桥事变前北平外围形势2.七七事变的发生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教师提问]七七事变前北平周围的形势怎样?[学生回答]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教师提问]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怎样?[学生回答]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惟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教师提问]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影响如何?[学生回答]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教师讲述](附图)幻灯片图一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图二[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讲一讲发生在卢沟桥上的英雄故事。[学生讲解]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本75页小字部分讲述英雄故事。[教师过渡]双方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不久,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下面我们看本目的第三个小问题——平津保卫战。[板书]3.平津保卫战[教师讲述]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遭到中国军队打击后,迫于兵力不足,以“和谈”为缓兵之计,加紧向华北调集兵力,对平津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迎战,但在日军优势炮火轰击下,伤亡惨重,节节失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教师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边学习过的西安事变吗?请大家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团结抗日的序幕,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几天以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