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A.废除丞相制度B.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建立内阁制度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所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出身贫寒,当过放牛娃,也当过和尚,他推翻了残暴的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清朝时期,C项是明成祖时期,D项是北宋时期,故B、C、D三项均排除。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A)A.废除了宰相制度B.官员管理规范化C.内阁掌握决策权D.根除了割据势力解析:题干中“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并结合所学,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官员管理规范的问题,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是内侍机构,决策权在于皇帝,故C项错误;割据势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D项错误。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C)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解析: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可知此时已经废除了丞相,故这些大臣只能是明朝或清朝时的。但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大臣还有票拟权,而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故正确答案C。4.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B)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解析:根据所学,皇帝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皇权至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可知,废除丞相制度后实现权分六部并由皇帝直接统领,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材料“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是指废除丞相制度从明太祖开始,延续600年,并非“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的专制王朝共运行600年”,故D项错误。5.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关于对明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D)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六部逐步沦为内阁下属机构C.内阁的票拟意见为最终决策意见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解析:根据材料“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可知内阁的地位有所变化,但是职权依旧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D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A项;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六部直属皇帝,排除B项;内阁的票拟意见,是皇帝朱批的参考意见,排除C项。6.王其榘认为:“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材料表明(A)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内阁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一致D.内阁拥有草拟政令的权力解析:“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表明内阁没有实质性的权力,没有决策权,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选A项;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机构,排除B项;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不一致,宰相是法定的,拥有决策权,而内阁首辅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排除C项;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所以内阁没有草拟政令的权力,排除D项。7.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C)A.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