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 工程概况2、 分项工程预控措施2.1 土方工程质量预控2.1.1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2.1.1.1 现象: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2.1.1.2预控措施:A. 严格选择好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B. 在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加强施工前的检验。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时,应采纳翻松、晾晒、风干方法降低;或实行换土回填,或均匀拌入干土,或采纳其他方法来降低。含水量过低,应洒水湿润。C. 施工时还应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压(夯)实路线。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2.1.1.3治理措施(1) 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2) 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纳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3) 因含水量小可采纳增加夯实遍数2.1.2挖方边坡塌方2.1.2.1现象: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2.1.2.2预控措施A. 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1:1.5之间。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土质较好时,边坡可放宽一些。B. 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土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坡度在1:0.33~1:1.5。施工期较长,挖方深度大于2m以上时,应作成直立壁加支撑。C.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开积水。当有地下水时,应及时实行降排水措施。D. 在坡顶上弃土、堆载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土质干燥密实时,其距离不得少于3m,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5m。第 1 页- 共 41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E.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开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2.1.2.3治理措施对沟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 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2.1.3基坑泡水2.1.3.1现象;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2.1.3.2 预控措施:(1) 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0m。对永久性挖方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距离。(2) 基坑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放坡,并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