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14.《在柏林》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14.*在柏林 【教材分析】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超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这篇微型小说篇幅很短,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选取适当的句子理解提问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它的特点和魅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柏林:德德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位于东部施普雷河与哈弗尔河交汇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 年),柏林分成东、西两区。1961 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筑起“柏林墙”。1990 年 10 月 3 日两德统一后,柏林墙拆除,东、西柏林合并,成为德国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 年 9 月 1 日—1945 年 9 月 2 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 2200 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9000 余万人,5 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进展与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微型小说微言大义、留白想象的文体特点。 3.领悟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领悟课文深刻的主旨,体会课文对残酷战争的控诉,深化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领悟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