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研究笔记【教材版本】鲁迅概论朱晓进唐纪如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一) 领会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鲁迅认为,对待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占有、挑选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 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贯穿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2. 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鲁迅认为西方强盛之根本在于人自身,在人自身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至于物质文明和民主制度等等,都是在人自身精神文明发达的基础上才得以产生的。鲁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改革。与主导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相联系,鲁迅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革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3. 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性眼光:在鲁迅的文化态度中,他对文化发展始终坚持采用“全局性”眼光,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二)理解和运用1.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鲁迅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他所取得的诸多文化业绩,在较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他的这种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第二节鲁迅的人格魅力(一)领会1. 鲁迅成为文化伟人的客观条件:时代的机遇(主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革命)是决定性因素,同样作为重要因素之一的,是个人的天才条件。2. 鲁迅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同时拥有旧学的根柢和新学的根柢;具备了深厚的中西文化的素养;卓越的文化识见,正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活着的传统文化”有着超出同时代人的深刻的认识,才使他取得了超越时人的文化业绩。2. 鲁迅超常的“热情和性格”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有多种表现形态, 但最富有特色的是他那敢于在无路之中寻找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 还体现在他的奋斗中总是包含着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至于鲁迅的雄伟人格,基本可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来概括,即“没有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