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购买医疗保险的调研报告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自大学生医保纳入对外公布新医改方案以后,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成了社会的重要课题。纳入医保后保障平台由小变大,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监管,学子们参保人数众多同时需求的灵活性推动与时俱进的保险业新变化。本文通过对我校发放问卷调查,从参保情况、风险意识到了解程度以及满意程度等角度分析运行状况,探索现存的大学生医保体制缺陷,揭示其原因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政策性建议。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医疗保险功能的弱化和发挥有限,使得大学生不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险待遇,所以,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一)公费医疗保障程度低根据《21世纪人才报》的一组调查显示,各校的公费医疗的范围只限于本校的校医院或经规定手续转往的医院,学生不得自由选择公费医疗的就诊医院。此外,学校都对公费医疗的支付限额有严格限制,对于超过一定额度的部分学校不再负担,而是由学生自行解决。虽然公费报销的比例不低,但是,实际上很多药品需要自付,而且如果住院不在挂钩医院,则一分钱也不能报销。此外,对寒暑假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律不予报销;而商业保险的补偿比例相对偏低,而且限制条件多,并同样对报销金额作了限定。因此,无论是公费医疗还是商业保险,均无法切实减轻大病、重病学生的疾病经济负担,对贫困学生而言,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二)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因归属单位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同,学生享受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的学生享受的待遇水平要明显高于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学生。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险实质上是大病统筹,而基本医疗属于自费项目,学生疾病经济负担较重。此外,校医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偏低,药品质量差,许多学生宁愿选择自费买药或去校外医院就诊而非享受校医院或指定医院的公费医疗。(三)大学生参加商业保险与各项医疗保险的衔接问题大学生在疾病人群中的偏移性,发病率较低,两周就诊率和疾病分布较其他人群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商业保险进入高校后,更多的是关注其经济收益,其制定的赔付比例、赔付流程和赔付项目均与大学生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商业保险难解决患大病导致的过高医疗费用,多年来,由于经费短缺,公费医疗名存实亡。针对大学生患病率较低、患大病学生时有发生、突发伤害事故较多、学生无收入来源、垫付能力弱等特点。全国各高校普遍采用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商业保险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医困难,也减轻了学校及主办者的压力,但商业保险主要解决学生突发伤害、患大病门诊以及住院的医疗保障问题,而没有解决学生的普通门诊医疗保障问题,和少数学生因突发伤害、患大病等原因医疗费用过高的经济负担。如何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如何确定其缴费标准和费用分担机制,如何对医疗费用稽核与报销,如何与其他的医疗保险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四)医疗保险资金缺乏目前国家取消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公费制度,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因此,大学生们一旦和社会其他群体、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到医疗保障待遇,通过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人共同投入医保资金,会进一步强化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但是光靠财政来解决大学生的医疗费用,无疑是一种低水平补偿,一旦有些学生得了大病、重病,补偿的费用可能根本就起不了救助的作用。因此,实施社会化的医疗保险制度,资金筹集就变得非常重要。二、调查方法和内容(一)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自编的“关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购买保险情况调查问卷”,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了50份问卷,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