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布置、画图、配筋总结 1.总体把握: 假设形状的大小近似于 3*6m 的样子,则尽量做成槽钢型 的盒子(或者大包小),如图所示: 其它尺寸,其它形状: 1.1:翼缘: 一般尽量布置成有效翼缘,假设200 墙厚,则600 长; 建筑上不允许,也可以布置的短一点,满足锚固长度是底线。 有时候,建筑允许比 600 布置的还要长,允许长值若在300 以内,则翼缘做长点,齐窗。内部则没必要,原因后面会分析。 2.总体把握时,应结合其它方面: 2.1:凹凸处,都布置成长墙,且长墙肢尽量控制不是短肢剪力墙(200 墙厚,墙长1700),凹凸处,大多形状都比较怪,z 型居多,且翼缘尽量齐窗,若翼缘齐窗后长度太长,则不齐窗。 2.2:方便钢筋的锚固,梁搭接,做端柱,设置翼缘;虽然用钢量大了些,但这种浪费是必须的,所以不必纠结。但尽量控制 z型墙是底线,一些跨度比较小的的填充墙下可以不必设梁,比如小于等于 3.6m 的跨,加强板的配筋即可。 2 .3 :某些所谓的翼缘,除了其自身外,其拐角处没必要按边缘构件去配筋,因为此处应力小。 但有个前提,翼缘(可以当作扶壁柱)在墙身中间的位置。电梯井也会出现此情况。 2.4:墙的经济长度:200 墙厚时,剪力墙的经济长度1.7m,短肢剪力墙的经济长度为600 ,即一般1700mm 的墙,一般都满足轴压比的。 3.梁长:在建筑有要求的部位,梁高尽量不超过450mm,所以,按梁的跨度取值 (10~15)X450=4.5m~6.75m;既然是经验跨度,则说明一般梁长在此范围之内是合理的。 3.1:梁只听说过“连梁超筋”,一般没有听说过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出什么问题的。并且,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还是占大多数,连梁占少数。所以,假设梁高450,则梁长尽量布置成大于 2300mm(跨高比大于 5),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只要大于 2300,不要太长(比如 7m、8m),管它多长,不用管,梁长不是重点。 如果是建筑布置的原因或其它需要,梁要布置成连梁,则跨高比尽量大于 2.5,假设梁高450,即梁长尽量大于 1200mm,为啥?可以从规范中抗剪公式可以看成,如果可以,尽量比1200mm 长。 连梁一般可以看成墙的一部分,但有些地方,梁不长,与剪力墙垂直,此梁属于框架梁,如果支座刚度不足,则点铰接,比如楼梯间梯梁。 有时候,一字墙平面外有梁搭接,则需要把此梁做得强一些,比如有些住宅中的阳台处,原因可以见后面的分析: 4.初步建模后,受力分析,调整: 看位移比,周期比,层间位移角等,结合“结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