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蒙医内科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蒙医专业临床课程,自 1958 年蒙医学高等教育建立的那天起在蒙医药学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伴随着蒙医药高等教育经历了近 50年的历程,而且一直是蒙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蒙医内科学是基础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医德素质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考研就业等机会的提升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于 2007 年被列入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使《蒙医内科学》课程建设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步较大。于 2008 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行列。经过近两年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现将课程建设成果总结汇报如下一、不断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水平蒙医内科学理论教学着力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理应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作为本课的主讲教师和课程建设人将课堂作为精心设计的舞台、将每一次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不断的认真探索教学规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得到了提高。1。转变教学理念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教师无法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去,老师应该在引领学生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病例讨论形式导入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规范、有效的入门训练,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双向性、实践性为主,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的过程也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主讲教师制作了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发音清晰、节奏适度的教学语言形成教学内容对学生感官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学生的状态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较多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活跃了气氛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23。教学内容的重组调整根据新修订的蒙医内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安排,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例如,将蒙医内科学最后章节中的内容“秃来病"放到第一章,与六基症“希拉乌苏”的内容一同讲解;把“巴木病”的内容与“齐素”的内容并到一起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的学习掌握。二、强化实践教学,并使理论与实习课互为补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