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化知识点第一章糖类的化学1、糖类:多羟醛或多羟酮以及它们的聚合物和衍生物。2、单糖:具有一个自由醛基或酮基,以及两个以上羟基的糖类物质。甘油醛、二羟丙酮。3、寡糖(2—10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产生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4、多糖(有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组成,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淀粉、纤维素、糖原。5、糖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作为结构物质;作为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可转化为其他物质;作为细胞的信号分子。6、对称(手性)碳原子:指4个价键与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的碳原子,用C*表示。7、规定:其它物质以甘油醛上的不对称碳原子为参照,羟基在右的为D-型,羟基在左的为L-型。(书P3)8、旋光性:指物质能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性质。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单糖等物质,就是具有旋光性的物质。9、偏振光:一束光波照到尼科尔棱镜上时,通过的只能是沿某一平面振动的光波,这种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旋光物质(旋光体):能使偏振面发生旋转的物质。旋光异构体的性质:化学性质和大部分物理性质相同,只对偏振光影响不同。10、旋光异构现象:由于不对称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对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不同影响所引起的异构现象。由此产生的异构体称为旋光异构体。11、外消旋体:等量的对映(差向、旋光)异构体混合时,则旋光性相互抵消,无旋光性的混合体。记为dl(±)12、构型:D-,L-是人为规定的,与旋光性无关;旋光性:d+,l-是测得的,羟基在右的D-型物质的旋光性不一定是右旋d型。13、单糖的开链结构:将醛基或酮基写上方,碳原子依次往下,以距醛基(或酮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为准;羟基在左为L-型,羟基在右为D-型。14、单糖分子中含n个不对称碳原子时,则有2n个旋光异构体,有2n/2个外消旋体。15、旋光性由手性C原子引起,变旋性由半缩醛羟基引起。16、环状结构的Haworth式:直链结构右边的羟基写在环的下面,左边的羟基写在环的上面2(记为左上右下);如果直链环向右,则环外的碳原子写在环之上,反之在环之下(酮糖C1例外)(记为右上左下)。17、根据半缩醛或半缩酮C上的羟基所处的位置不同,将糖的环式结构分为α—型和β—型。凡半缩醛或半缩酮C上的羟基与决定直链结构构型(D或L)的C上的羟基(即靠近伯醇基不对称C原子上的羟基)处于碳链同一端为α—型,反之为β—型。18、构型: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相对分布或排列(涉及共价键的断裂)。19、构象:指有机物分子的一切原子沿共价键旋转而产生的不同的空间排列(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特点:与氢键有关;构象形式有无数种。20、溶解度:单糖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性(除甘油醛微溶于水),尤其在热水中溶解度极大。21、还原糖: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金属离子(铁离子或铜离子)的糖。22、单糖与溴水反应:溴水褪色为醛糖;不褪色为酮糖。23、酯化反应、成苷作用:P11。24、单糖与过碘酸反应:1分子葡萄糖经过碘酸处理,产生3分子甲酸;每断裂一个C—C键,消耗1分子过碘酸。25、26、27、糖苷(无变旋现象):单糖的半缩醛(酮)羟基与其他含(或非含)羟基化合物(醇、酚)缩合形的缩醛,。糖苷键:半缩醛羟基与其他含羟基化合物的羟基缩合形的化学键。28、糖基:糖苷中提供半缩醛羟基的糖(以此命名:若糖是葡萄糖就称葡萄糖苷、是果糖就称果糖苷)。配基:糖苷中的其它部分。若配基也是糖,则所成糖苷即为二糖。29、寡糖命名:配基在前,糖基在后。指向:糖基—配基。30、多糖:苷键主要为α—1,4,β—1,4和α—1,6苷键。共性是不溶于水,只能形成胶体3溶液;无甜味,无还原性;有旋光性,但无变旋性;在酸、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单糖、二糖、非糖份物质。31、还原端:存在游离的C1半缩醛羟基的末端。非还原端:存在自由的C4羟基的末端。32、单个直链淀粉有一个还原端和一个非还原端;1个支链淀粉有一个还原端和n+1个非还原端,n为分支数。33、糖淀粉(直链)遇碘产生蓝色;胶淀粉(支链)遇碘产生蓝紫色。34、直链淀粉溶于热水,分子量1.0×104~2.0×106,约250~300个葡萄糖残基,分子通常卷曲为螺旋形,每一转有6个葡萄糖残基。遇碘呈紫兰色,最大吸收波长620~68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