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地球演化和构造运动的假说 第一节 地球和太阳系起源及地球的基本结构 一、 太阳系的构成 1、太阳内部温度10×106K~15×106K; 2、组成太阳的物质主要是氢(约 70%)和氦(27%); 3、太阳质量大约是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866%; 4、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5、太阳的转动惯量只占太阳系总转动惯量的2% 二、太阳系起源的假说 1、灾变假说:法国布丰(G. Bu ffon)于 18 世纪提出,慧星撞击(冷)。 2、康德-拉普拉斯假说:德国学者康德(I. Kant)于 1775 年提出,热星云物质和万有引力。 3、摩耳顿-张伯伦假说:外星吸引形成星子。 4、太阳俘获气-尘埃-流星云的假说:太阳俘获冷星云物质 5、现代得到最多支持的假说: ①太阳气尘云与超新星;②超新星爆发,太阳气尘云获得能量和重元素、放射性同位素等物质;③旋转、热核反应、外抛、外环;④中间成太阳,环绕成星子最终形成行星(卫星一样)。 三、地球的形成和年龄 1、地球的年龄 2 ①地球澳大利亚西部锆石测得年龄为 42 亿年; ②月球岩石 46 亿年以上; ③太阳系的陨石 46-47 亿年之间。地球的年龄应有 46 亿年以上。 2、陨石冲击事件 3、地球外圈的形成 4、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 四、地球构造概述 1、地球的基本圈层 ①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②大气圈总质量的 99.9%集中在大气圈下部 48km 以内。 ③水平铺的话,地球将是一个被 2700m 深的水所覆盖的“ 水球” 。 2、固体地球的圈层结构 2、固体地球的圈层结构 ①1909 年莫霍洛维奇(Mohorovìčiċ , 1909,南斯拉夫)的 56km 莫霍面或 M 界面,这个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②德国 1914 年古登堡(Gutenberg)2900km 为核幔边界。 ③莱曼(Lehmann, 1936)内、外核边界(ICB)的深度约为 5100km(内核半径 1200-1250km)。 ④1914 年,美国地质学家巴雷尔(J. Barrell)提出软流圈(层)。1926 年古登堡发现 100-200km 软流圈。 3 第二节 地球演化及构造运动的假说 (一)概述 (二)目前提出的对地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假说 (三)地球演化、构造运动和动力学方面已得到公认的部分事实和证据 (四)现有假说的比较分析和对“理想”假说的模拟 1、地球收缩说:Jeffreys(1929) 2、地球膨胀学说:培根:(F. Bacon)(1620) 3、地球脉动说:布契尔:(W. N. Bucher)(1933) 4、涌流构造说:迈耶霍夫等(Meyerhoff e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