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填写内容:现状分析、课题界定、研究意义价值,研究基础、研究目标(或理论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管理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一、现状分析宁乡七中位于宁乡西部山区,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限定在流沙河镇及周边乡镇范围,学生来源较为狭窄,可以说宁乡七中外部生源环境很不乐观,在与城区重点中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极大的社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高中的教育就呈现出了新的局面。如何看待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正确认识农村学生发展的特殊背景,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面对复杂的状况,掌握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科学地指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与探讨,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的。探究农村地区学生的发展问题,从大的地域范围来看,也应该有很大的比较与推广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力求探究农村地区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寻找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与途径,让每一位同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中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主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二、课题界定1.“科学探究能力”的理解: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试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2、本课题的研究是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个人或小组组织活动的形式出现,活动中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3、该课题研究面向全体学生,活动具有面广的特点。利用孩子们固有的好奇心,引导其主动去观察、去研究、去发现,而不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完成。通过活动做到人人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功。三、研究意义价值1、促进学生发展: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2、提高教师水平:首先,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遵循课程特点,超越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学科化教学倾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其次,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由以往扮演的主导者、支配者、主宰者转向指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欣赏者、合作者的方向,由台前退向幕后,由显性的中心地位退向一个隐性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方式的转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自我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活动指导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3、建构课程实施模式:通过实验研究,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4、探索农村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道路。当前,学校发展同质化、办学模式单一化、培养模式趋同化是制约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各级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下,通过挖掘办学文化,凝练教育思想,优化管理团队,提升办学效益,在教育品质上追求,在教育品牌上打造。四、研究基础和目标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就是充分利用我校十多年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一独特资源,通过不断深化和创新这一活动的形式、内容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拼搏、进取、奉献等高贵品质和高尚人格,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技术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从小热爱科学,平时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科技教育环境化、学科化、活动化、社会化等形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使学生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