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水源音的形成及其特点 张维耿 客家话水源音既区别于梅州话又区别于赣南话,又深受粤方言的影响,但因保留着客方言的基本特征,属于客方言的一个分支。受赣南客方言的影响,表现在水源音有7 个声调,去声分阴阳,阳去的调值为31,还保留了少量赣南客家话的读音,如“食紧”的“紧 kin”,“一介”的“介 kai”。受粤方言影响,水源话有撮口呼;中古微母字在如无、武、舞、雾、侮、文、问、闻、万、物、望等,在惠河话读m;客家话普遍的情况是阴入低,阳入高,而河源话、惠州话是阴入高,阳入低;客家话有些声母为k 的字音,水源话读f,如“科”、“宽”、“快”、“阔”等。水源话有不少词语更是直接从粤方言吸收过来的,如“看”叫“睇”,“给”叫“畀”,“骂”叫“闹”,“睡”叫“瞓”,“鸟”叫“雀”,“明年”叫“出年”,“中午”叫“晏昼”,“清早”叫“朝早”,“倒闭”叫“执笠”,“鞭炮”叫“炮仗”,“上学”叫“返学”,“祖母”叫“阿嫲”等。 2008 年 9 月 9 日,河源客家语电视栏目正式开播,以佗城水源音为播音标准音。这是客家地区电视台正式以水源音作为标准音播音的开端,引起了客家学研究者的注目。 水源音的“水源”,毫无疑问是指的东江之源。东江水系上起新丰、龙川、河源,下至惠州、博罗,其水源在赣南。一支发源于寻邬,称寻邬水;一支发源于安远,经定南流入广东,称定南水。寻邬、定南二水在龙川县东北汇入东江,现建有一大型水库,即枫树坝水库。据《长宁县志》卷八:“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话,自江西而来则为水源话。”因此,有人认为,东江一带的客家话水源音是来自赣南老客的客家话,就像粤北东北部的南雄、仁化、始兴一带的客方言,看作来自赣南的老客一样。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周日键先生在《新丰方言志》中曾经指出,这话不可信,理由是新丰的居民既有来自江西的,也有来自福建的。⑴其实东江一带的居民,不仅来自江西、福建,更多的是来自现今的梅州。据龙川 1 2 9 个自然村居民姓氏源流的调查,各姓多为宋明以来自兴宁、五华、梅县以及翁源、赣州等地迁来。⑵又据《惠州府志·郡事记》记载,明万历二十年以前,惠州一带居民很少,后从兴宁、五华、安远、武平陆续迁来许多居民。⑶这是因为,明末清初以后,以梅州为中心的客方言区人口激增,又受到清初迁海政策的影响,客家大本营的居民便逐渐向外迁移,进入了客家民系的播迁期。粤东客家人的播迁,其中一支先进入龙川、河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