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市委副书记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常德“三农”领域,你们是杰出代表、精英阶层。我市“三农”工作能有今日这个良好的局面和态势,以在座各位为代表的涉农企业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大家都很有思想,也非常务实,对今后的进展看得比较远、思考比较深,提出了很多客观中肯、富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我非常感谢,也对大家充满信心。晓平同志就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看待农业产业化的过程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展的意见》指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进展的方向。国家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战略取向明确提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用理性的思维,客观地看待、理解和把握。 一方面,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社会是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也是个典型的小农社会。为什么呢?这要从西汉王朝说起。汉高祖刘邦初建西汉王朝的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部是北方匈奴、游牧民族,当初实力还不强,并不是东方的主宰,西汉要向其称臣、和亲、纳供; 内部各路藩王拥兵自重、分踞一方。为解决藩王问题,刘邦推行了“非刘氏不能分封王”的政策,首先解决了异姓王的问题。汉武帝在汉高祖的基础上,推行了“推恩令”,把皇帝的恩泽推广、普及到每个王子,这样每个大的王国又分成了众多子王国、孙王国,进一步削弱了藩王宗室势力。从那以后,中国就很难出现高度集中的大的农庄。这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基本上可以说我国小农社会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后来的历朝历代,包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奋斗的理想都是等贵贱、均贫富、分田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实行土改。新中国成立后,分田到户,土地得到不断细化、小块化。在当时,这种做法确实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农业这个领域,规模经营几乎没有了。所以,要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要历史地看。假如不能历史地看,我们在思维上有时就容易冒进,容易脱离现在的国情。 另一方面,要从现实的角度看。《意见》第 25 条指出: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把进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