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环境管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讨论 摘要:为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育中的教育作用、检测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制造性,本文首先分析《物业环境管理》课程在课程设置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该课程改革的相关举措,最后重点介绍了课改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物业环境;形成性考核;考核体系 《物业环境管理》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我专业自设立以来一直开设该课程。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不仅是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学双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根据布鲁姆的观点,教学评价大致可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种。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总结性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或者某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长期以来,《物业环境管理》课程过分重视总结性考核而忽略过程考核,综合评价较少。 1 问题分析 1.1 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深化,专业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课程设置坚持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围绕岗位核心能力等。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与课程相关的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原有的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问题:课程囊括的教学模块太多,内容多而散,岗位核心技能的培育落实不够深化。 1.2 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原课程的考核成绩由考勤成绩、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该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存在一下弊端:一、考核重理论、轻操作。二、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如实反映学生各部分的学习效果。三、考核体系设计不科学,不能达到岗位对核心技能的要求。四、考核层次不明晰。综上,原课程考核体系科学性差,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2 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对课程岗位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本专业在《2024 级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将《物业环境管理》课程分成为《物业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和《物业绿化管理》两门课程。当前,2024 级已经完成了《物业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课程的学习,因此,以下将重点介绍《物业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考核内容 该课程采纳形成性考核评价方法,考核由课堂考勤、课程作业、课堂表现、典型项目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