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析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析_第1页
1/12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析_第2页
2/12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析_第3页
3/12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析 台湾工业化过程中富丽农村建设之探析 《现代台湾讨论》2024 年第 5 期 台湾早在 1970 年初就颁布《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纲领》,把农村建设问题纳入施政目标。但此后的 20 年间,农村建设进展不大,直至上世纪 90 年代台湾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才以“富丽农村”建设为宗旨,把农村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实行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农村建设的明显成效。这个过程体现了农村建设与工业化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在工业化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工农业进展关系的重要性。 一、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的社会经济背景 上个世纪 80 年代,台湾伴随着经济国际化、自由化的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1986 年工业对 gdp 的贡献达到 44.8%的历史最高水平,人均 gdp 突破 4000 美元,此后工业比重开始下降而服务业迅速上升。到 1990 年,台湾三大产业结构转变为 4:38:58,人均 gdp 达到 8325 美元,经济形态由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而与此同时,农业和农村进展滞后问题也进一步突显。统计资料表明,1950~1970 年,台湾工农业进展速度之比为 3.0:1,1971~1980 年为 5.7:1,1989~1996 年再扩大到 7.3:1,大大超过 2.5~3:1 的一般要求。农家与非农家人均收入之比也从 1987 年的 72:100 扩大到 1990 年的69.2:100。 农业进展滞后造成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村劳动力外流,乡村社区面貌破落,城乡矛盾突显,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进展。于是 1991 年,台湾农政当局依据“经济建设六年计划”确立的均衡区域建设的总方针,出台了《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以“进展农业、照顾农民、建设农村”为宗旨的富丽农村建设目标。 富丽农村建设是台湾社会经济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一方面是当时台湾经济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提升农村建设的层次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形势所迫,假如不加快农村建设,任凭城乡差别扩大,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永续进展。富丽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新的进展条件下台湾农业进展理念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它遵循“三农”新理念,把现代农业建设从农业延伸到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台湾学者认为富丽农村所诠释的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共存共荣,其内涵盖了“经济面”、“文化面”和“自然面”三个层次。经济面是富丽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在于激活农村产业经济,以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所得,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文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