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餐饮部门绩效评价分析 一、引言 高校后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整个高校,对教学科研等事业进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餐饮服务又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进入瓶颈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来进一步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后勤服务水平,保障后勤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二、绩效评价的意义 绩效管理是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共同参加“绩效计划制订—方案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目标提升”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封闭式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过程是寻找差距的过程,并根据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方案。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持续进展能力。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一流后勤建设战略目标分解落实成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指标的考核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可充分激发后勤活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三、高校后勤餐饮部门现状分析 高校餐饮服务作为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保障之一,其宗旨是为师生服务,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管理部门更关注的是师生满意度、食品安全卫生,菜肴品种多样,膳食搭配营养,就餐环境舒适等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很多高校餐饮都采纳了外包形式。适度引进社会餐饮企业,可丰富食堂菜肴品种,节约餐饮服务成本,为高校后勤餐饮的进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但社会餐饮的经营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高校食堂在适度外包的前提下,要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利用 SWOT 模型,对目前高校后勤餐饮部门的现状进行分析,推断其进展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外部竞争机制,潜心做好高校市场,提高自身能力、增加竞争力,为高校争创一流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SWOT 模型如图 1 所示。 四、后勤餐饮部门基于 BSC 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BSC(平衡记分卡)是一个综合的绩效评价框架,基于企业愿景目标,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被评价对象的绩效指标和行动方案而形成的一套相互平衡的绩效评价体系,所侧重的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评价体系设计原则。高校后勤餐饮部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