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 减缓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产生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而过度地焦虑则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并引发问题行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想有效地管理学生,就应该帮助学生在过度焦虑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其焦虑的强度。比如,通过沟通,诱导学生宣泄造成焦虑的苦恼,或者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此外,在课堂上存在焦虑情绪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而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就是引起老师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要想让学生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师生关系。假如老师能真正关怀、爱护学生,学生不仅会遵守课堂纪律,还会维护、支持老师的工作,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⑷ 审时度势地提问,灵活控制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控制好课堂纪律的需要。假如是教学需要,提问就得精心设计,而假如是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则可随机提问。比如,有的同学爱走神,老师的提问就是提醒;有的同学爱讲话,老师提问就是警告;有的同学爱睡觉,老师提问就是惩处。因此利用好提问这个手段,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参加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巩固好课堂纪律。⑸ 用真情去感化学生作为老师,不能一味地扮演尊者、权威的角色,不能一味地强硬,否则学生可能会口服而心不服。老师应该多关怀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用情去打动学生。比如,平常上课时,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不仔细听课时,可以先找到他们了解情况。因为学生不仔细听课,可能是因为某段时期,思想出现了问题或者情绪比较低落或者老师的课不生动。假如此时发现学生有某一方面的问题,老师就应该能解决的帮忙解决,不能解决的想办法解决。即便是小问题,也可以找他们谈谈,让他们知道老师很关怀他们、重视他们。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沟通接触,但是沟通的地点最好是学生感觉舒适、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地方,比如,教室或校园时,最好不要在办公室。⑹ 树立老师的威信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信。而这种威信,绝对不是指老师的强权,而是学生从内心发出的对老师的崇拜与敬畏。假如老师没有威信,学生就会在心里轻视老师,即便屈服于老师的强权,表面上服从,也会口服心不服。而这极易导致内向型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同时还会降低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树立威信。比如,平常讲课时声音要响亮[、表情要严肃,处理纠纷要公平、对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