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各司其职中医治那么、治法、养生的源头都在《黄帝内经》。为什么《黄帝内经》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视为珍宝而备受推崇呢因为在“内经”时代,人类心智开启,睁着明亮清亮的眼睛,感受观察着真实的自然。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雾障眼惑心。《黄帝内经》是古人在天地间,体悟宇宙万物之道后发出的,回荡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而不息的心声。这心声教诲我们如何立于天地自然之间,体悟感知“道”,触摸倾听“道”,顺应遵守“道”。《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那么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那么灾害生,从之那么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看了这句话就知道,中医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中医养生是依照时序来调整生命状态的,既与时俱进,与万物一起生息沉浮于天地四季,又保持自我,稳定机体内环境而立足于地球生命之林。清末民初有一本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中医书,写得非常好。书里有一句话,对于我们认识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很有帮助。这句话大意是说,要想认识中医,走进中医的大门,不是从具体的穴位、手法、方剂入手,而是必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怎么样去感知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呢就看看身边的树木、花花草草之类。植物经秋而落叶,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升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要看阳气的升发和潜藏过程,那就看植物的生生息息,看动物的冬眠与苏醒。人随着自然万物而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春夏秋冬每一季节、升发潜藏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脏腑为主角来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脏腑那么主次清楚、各尽其责地协助主角。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不喜抑郁、约束,正应春季阳气升发、生机盎然、草木条达之象。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那么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所以春季养生的重点是肝脏,不可郁闷生气。心主血脉,血脉喜温恶寒,遇热那么行,得寒那么凝,正应夏季阳气盛长、江河满盈奔腾之象。夏季阳气旺盛有助于煽动心脏、畅通血脉,而旺盛畅通的血脉那么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盛长。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心脏,不可逆势受寒经冷。肺主呼吸,以肃降为顺,正应秋季阳气下降、生机潜藏之趋势。秋季气温下降,阳气潜藏有助于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