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食品生态城汇报材料打造新优势 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年初以来,我市把建设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依托“中国食品名城”这一良基础,全力打造农畜产品资源新优势,大力培育农业农村进展新动能,绿色食品生态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全面推动区域化布局一是全力打造北部优质稻米片区。全市水稻播种面积 80 万亩,水稻年产量 70 万吨,该区水稻种植面积 60 万亩、占比 80%,品种全部为“小町”,育苗、播种、整地、插秧、植保全部实行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进展已经形成。二是做大做强中部农牧循环片区。吉地嘉禾现代有机农业示区、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肉鸡现代化养殖场、吉林阔源牧业有限公司“无抗肉”试验项目已基本达产达效,全产业链进展效应明显。三是加快进展南部都市农业片区。以“两村两区两园两企”为重点,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体验丰富、绿色安全、化内涵深厚的“漂亮乡村一日游精品线路”建设开始启动。二、深化推动产业化经营一是培育龙头。通过引进、培育和整合组建打造一批龙头,形成了龙型经济产业集群。我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进展到 72 户,食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实现 432.7 亿元、年产值实现 454.8 亿元、年税收实现 4.8 亿元。二是建设生产基地。围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进展方向,高标准建设了专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24 年,全市调减籽粒玉米 7 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占比达到 30%。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小区 40 个,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牧业经济总量占比达到 15%。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推动农业链融合、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目前,部分企业实现了从农畜原到餐桌食品的产业链条延伸,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产业链条延伸中得到了增强。三、持续推动生态化建设一是实施“一控”行动。推行适应性种植,进展高效雨养农业,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推广高产耐密玉米品种,实现增产节水和增效节水,2024 年,全市高产耐密品种种植面积达到 171.2 万亩,占比 75%。二是实施“两减”行动。在减肥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品种、改进施肥方式的综合途径,化肥施用减量化率达到 2%。在减药上,通过实施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 4 万亩、航化作业防治稻瘟病 60 万亩、生物防治玉米螟 230 万亩等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