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联动机制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联动机制 甲方:xx 中医医院 乙方:xx 卫生执法监督大队 xx 中医医院是我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为进一步加强县中医医院和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明确县中医医院和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工作职责,对传染病进行早期预警、有效防控,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经县医院和卫生执法监督大队讨论决定,双方签定本《xx中医医院、xx 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关于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联动机制的协议书》,协议经双方单位盖章后生效。 一 xx 中医医院 (一)、组织管理及物资储备 xx 中医医院指定具体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工作人员熟知工作职责;办公设施、设备符合卫生应急工作基本要求,能保证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订卫生应急预案,成立院内应急领导小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各项卫生应急物资准备齐备。 (二)、xx 中医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 (1)xx 中医医院①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②采纳统一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检验记录、X线检查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簿,建立本单位的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分析、奖惩制度。③每年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分析及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 (2)报告病种、程序、方式和时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所有 39 种甲类、乙类和丙类法定传染病。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③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④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⑤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⑥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⑦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向卫生执法监督大队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必须在规定时限进行报告,及时报告率为 100%,漏报率为 0%。⑧承担传染病监测的哨点医院要根据不同疾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收集、报告病例的相关信息,采集、送检合格的各类标本。 (3)传染病的预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