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师核心素养发言稿2024-07-0910:59:16 浏览次数:家好!非常感谢我们学会,也感谢我们理事长徐某教授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谈 1 谈关于传统文化老师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素养问题 1 些某某的看法。传统文化老师的核心素养首先,对 1 个传统文化老师来讲,最重要的还不是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信仰。不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士,没有资历做传统文化的老师。假如要教传统文化,自己要首先成为传统文化的人。到甚么程度我觉得应当到信仰的程度。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信仰的教育,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国人是以文化信仰而聚集到 1 起的 1 群人。不管血缘、不管语言、不管民族、不管宗教、不管风俗,只要信仰中华文化的人,就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有 1 种超出血缘、语言、民族、宗教、风俗的信仰。在历史上就是这样的,在今日也应当是这样。1 百年以来,我们引进西方的教育 Education。西方的教育有 4 条线:学校教育、教会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是 3 条线:学校的教育、家族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承当的功能相当于西方的学校和教会两方面功能的相加。所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要传道,然后再授业和解惑。在西方基本上是教会负责精神和信仰,学校是负责知识和技能。从中华民国蔡元培先生作第 1 任教育总长以后,就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引进来的是学校 School 到 Univerity 这条线,没有引进教会。所以在 1917年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发表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但是到今日可以基本上得出结论,没有可以代替宗教的美育。所以 1 百年来我们的信仰教育 1 直是个问题。初期的时候我们有政治的教育,另外还有残余的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基本上能够顶得住。但是到了 1990 年以后,随着老 1 批老师的退休和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降落,出现了信仰方面的缺失,国学热就此兴起。所以我们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看成是中央文件所说的铸魂的工程。铸魂就是建立信仰,传统文化教育就是重塑中国人的信仰的 1 件事情。中华文化的信仰是甚么关于中华文化,我画了 1 个图,是个同心圆,这样把各种概念分清。图中间画了 1 条线,线的上面是概念,下面是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我们中华传下来的东西有好的也有坏的,所以最外面的叫蛮横蒙昧,蛮横就是不文明。往里有中华文明。甚么是中华文明就是有人性的价值。甚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今日依旧有人性的价值。甚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