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的开篇之语中,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一字之改,但意蕴深刻。 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 1979 年,小平同志首次提出 “小康”目标,党的十二大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从过去 10 年来看,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将“小康社会”作为中心词而提出并写进标题。在党的理论和主张中,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清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人们常常讲,历史可以照到事件的全貌,把现在的事情拉到历史的轴线上,退后几步看一看,往往会有新的、更加深切的认识。回顾 “小康社会”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中不断明确的历史过程,能够使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小康社会的含义。 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 “小康”概念。根据当时我国经济进展的实际情况,小平同志说,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 ‘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总产值也还是很低的”, “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此后,党的十二大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 20 世纪末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 “小康社会”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中等程度的现代化目标,它不是要超英赶美,而是着眼于在解决温饱问题和具有一定生产力进展程度的基础上,人民生活质量能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和睦相处。 此后,在党的理论和主张中,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清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从过去的 10 年来看,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将 “小康社会”作为中心词而提出并写进标题。具体来看,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题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题为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代表大会是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意志的大会,小康社会出现在党代会标题中,突出说明了其作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集中体现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 在十六大、十七大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