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不满足当前传统农业经营带来的微利,在家乡又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带动区域经济的进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 一、宜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据农村住户调查:2024 年全市农村劳动力为 26.68 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74.8%;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 54.85%,女劳动力占45.15%;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 69.71%,第二产业占 10.76%,第三产业占19.53%;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 3.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7.9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54.3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 12.34%,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3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0.29%。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性别结构较为合理,但劳动力水平较为 低下。 >(二)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进展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 人多田少 现象的日趋严重,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据调查:全市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 8.5 万人,其中省外 7.53 万人,省内 0.96 万人。上半年新增转移人数 2.1 万人,其中女性 1.07 万人;在新增成员中有 0.06 万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带。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不再满足温饱型生活。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工资、高收入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作用下,近几年大规模地向广州、深圳一带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进展,为广阔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农民前往这些地方打工赚钱。据调查,我县上半年外出打工的就有 74%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少数分布在省内其它地市. >2、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据调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 74.6%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从事制鞋、电子装配等工作。也有些举家外出承包田地种西瓜、养猪等,但为数不多。 其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