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分析对策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给予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任。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人大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成效和国家权力的行使。代表履职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相应对策又是什么?这是摆在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前的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一、当前代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履职意识不到位。一些代表对代表职务的性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 人大代表 作为“”一种职务来看待。有的代表仅仅把 人大代表 当作一种政治荣誉,视作是对自己所做出成绩的奖励,激动有余,责任感不强,以致对代表身份认识错位,对履行代表职责抱无所谓“”态度;有的代表缺乏为人民群众说话的愿望和热情,占着位置不履职,宁当 充数代表 ;有的人一旦当选为人大代表,就感到和选民无关了,认为过后参加人大会议,纯粹是个人“”和组织的事,因而在许多情况下都是 抱着学习的态度 参加会议等等。(二)代表履职能力不强。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个人文化素养不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不够,是造成当前代表整体履职情况难如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代表调查分析能力有所欠缺,只会从现象上看现象,从问题上看问题,不能很好地综合分析问题和作出理性的推断,难以把握住问题的本源;二是一些代表了解掌握的基层情况不少,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审议发言时表达模糊不清,说不到点子上,使民意得不到有效的反映;三是一些代表能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也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难以促成有关部门落实解决。(三)闭会期间代表履职主动性差。闭会期间的代表履职情况则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目前,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多数代表是在有组织的情形下,按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进行的,代表个人很少主动履行职责。其实,就是有组织的代表活动也往往难以“”“”得到保证,有的代表只在 两会 期间 启用 代表身份,平常把代表工作视为额外负担,长时间不参加小组活动,从而导致有些代表小组因代表参加率低而无法有效地开展活动。而有的代表在视察过程中,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往往使视察流于形式,走过场。二、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欠佳的原因“”(一)选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