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全老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 全 第 1 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选择题、辨析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进展 1 教育的涵义 (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进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进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 (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 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 老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 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 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进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 有目的的培育人的 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 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 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不平衡)。 4 教育的起源 与进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进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 1 )没有阶级性( 2 )传递生产经验( 3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 4000 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