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教案一、课题:画里阴晴二、课型:新授课(2 课时)三、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借鉴外国文化。能力目标:把握文章中运用的比喻、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行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自然地引入话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情感目标:接受艺术信息,感受艺术之美。四、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艺术贵在创新;学习文章的写作艺术。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将创新理念迁移至学习生活中来五、突破方式:六、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学生谈论,发言)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二)复习旧知(图片展示大量东西方画作,感受东西方画作的异同)(三)新课讲授:1、作者及作品简介吴冠中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 年毕业于国立,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他 30 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术的中心一一一巴黎,专攻西洋画,50 年代初毅然回国。早年醉心于石涛、八大,后又热衷于塞尚、梵高。在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己的路子,要走出合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他自己说:"我的水彩画,其实就是水墨画的变种。"他用西洋水彩,但追求的是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因之在油画民族化道路上走了多年的酸、甜苦、辣的历程,至 80 年代初期,他的油画就更接近水墨画写意了,"油画中搀进了水分,是受了水彩画的影响",他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作水墨画,几十年的艰辛终于找到了得心应手、风格迥异的新的形式,从此后他就很少画水彩画了。他的作品影响着当代中国美术的走向。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分段朗读,梳理文章字词,整理各段大意。(请同学回答)明确:第 1 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第 2 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第 3 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景色的因由。第 4 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情趣可以并行不悖。(2)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