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导语】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我们要养成做工作计划的习惯,日后做事都按这个工作计划流程来走,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供大家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篇一 心理素养是人的素养的核心,是未来人才素养中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协调进展,离不快乐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当代社会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法律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也是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全面实施素养教育,深化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 根据教育局的指导精神,本学期我片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1、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知识 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进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老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假如老师的心理不健康,必定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老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老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讨论了 73 位老师与 1000 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老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老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老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落实《心理培育》课程的教学。 课程由各班的班主任承担实施。本学期周五的“生命/班队”课中安排 4 节活动课。 3、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进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进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