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⑴ 商朝时期:“商人”的来历。⑵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2、秦汉以来⑴ 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艰难。⑵ 表现:秦汉隋唐商业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商业还是得到发展3、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原因)。4、宋元时期⑴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⑵ 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国内外商品汇集。5、明清时期⑴ 问题:明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⑵ 繁荣: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②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③ 出现“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也是特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⑴ 宋朝以前① 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坊”严格分开如西汉和唐朝的长安。但到唐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②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⑵ 宋朝时期① 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 市的时间地域被突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③ 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最著名。2、城市主要有两类: ① 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② 经济中心:扬州、成都 “扬一益二” (原因: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南移)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历代对外贸易⑴ 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⑵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⑶ 两宋时,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⑷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⑸ 清朝时,走向衰弱:①原因: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②表现:只在广州一城,只允1许同“十三行”交易2、特点和目的: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