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的原理 1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进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讨论、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实行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现代安全管理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定性。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1 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2.2 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安全施工系统模式如图 2 所示。工作指令、操作规程是法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安全技术水平是社会实践的体现;环境干扰是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心理行为是来自人自身的影响。 2.3 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分析、评价及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2.3.1 安全分析 这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分析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分析要从人员、环境、技术和设备几方面着手: (1)在施工作业中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各种指令由人发出、接收、执行,因此,做好人员 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根据人员的个体心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安全意识、疲劳程度等因素进行。 (2)环境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良,容易造成分心、苦恼、紧张、反应力差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 (3)至于机械与设备,其设计与安全装置对于施工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2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 可以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程度,使人们得出可供比较的概念。它能够准确地提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