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泰安市 2025 年高考语文模拟题] 语文二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进展、经济高质量进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 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讨论成果制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给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进展。 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进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进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 2025 年我国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 1.2 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 3.5 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进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进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讨论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 10%,人均 GDP 增长 0.5%至 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