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心理素养自我的认识与总结 ——心理素养分析及提升计划转眼间,这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接近尾声。通过这门课程,我到了很多关于思想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自身心理素养现状可以明显的看到,我较低的部分是适应能力、元认知、自控性、职业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情绪调控。整体可以归结于适应能力这一个方面。较高的是自信性和社会适应。对此我综合自身情况并根据根据《简明大学生心理素养量表》,我作出如下总结。二、影响因素及形成首先最高的是“社会适应”这一栏,这也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从小到大,也没真正地走出社会,更多的是通过父母灌输、老师讲解、网络等来了解这个社会。我最大的感受是:未知,但充满挑战。我在一定程度上也想去感受这个社会,而且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就像得出的测试结果那样。当然有这个感觉也是理论大于实践,咬文嚼字这个“适应性”的话,我觉得我可能是一个没有清楚目标的人,因为我好像什么环境我都能生活下来,我在农村生活过也在城市生活过,但我感觉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也不是说能吃苦,更多的感觉像是随波逐流了,所以我觉得我的社会适应性才会这么高。更多时候,我希望成为一个适应性不那么高的人,那样才会有动力去制造自己更想要的条件。排在“社会适应性”之后的是“自信性”,二者分数很接近。的确,这也挺像我的,我就是一个很自信的人。无论是外在方面还是品质方面我都很自信,并且我的管理欲很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发现,我在与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总是安排好了一切,包括人员地点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智的成熟,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些时候做一个宁静的人可能更讨喜,我渐渐地发现,自信可以是不用表露出来的,你不用去证明什么,独善其身便是自信。自信到了一定程度可能进展为自恋,自恋在我这里并不是贬义词,正因为自恋,我才更注重自己的言行,更有把事情做好的那种冲动,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时候,因为进错拍而懊恼了一个月,因为复赛没过而懊恼了一学期。我就是容易受到这些小事的影响而情绪波动,甚至朋友同学的一句无心的话,我都会在意很久。同时我也是一个自卑的人,而且是莫名其妙的自卑。现在想想,正因为有这些复杂的情感才让我的生活不那么单调,或许我应该学着如何去接受自己。最低的分数是“职业适应性”这一栏,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我觉得这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