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工作发言同志们: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水文[*]475号文件);总结交流近两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应邀到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水利信息化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下面我就水利信息化工作谈三点意见。一、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特别是*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利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实践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落实*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成效。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资源实时监控、水文基础设施、水质监测等项目的深入开展,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如:全国水文测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雨量观测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约占总数51%的水文站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二是水利信息网初具规模。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部完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实现了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宽带互联,建成了全国水利信息骨干网和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第1页共13页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的异地会商系统;流域机构到所属单位的网络基本建成;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等13个省(直辖市)也已建成至各地(市)水利局、直属单位的宽带计算机广域网络,有的甚至已通XX县区市水利部门;水利部机关与在京直属单位的政务内网已实现互联,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互联正在实施。连接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网正逐步形成并发挥效益,为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网络传输与共享等各类应用奠定了基础。三是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水利数字图书馆试点等专业数据库建设;正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工程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的建设;由国家发改委负责规划并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水利部将承建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内容由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空间)、土壤侵蚀、农田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8个专题信息产品和16个综合信息子库构成。这些水利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实效一是全面启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业务应用之一,是先期启动建设的水利信息化“龙头”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批复,其概算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利用应急工程建设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在多次全国性会议中应用,异地会商系统在抗御*年淮河洪水、*年永定河防汛演习及防御今年淮河洪水和西江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建成的水情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气象、水情会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汛情监视系统等已成为各级防汛部门进行防洪减灾决策的最重要支撑。今年10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第2页共13页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标志着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二是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