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县长发言专题威XX县区“整脏治乱”专题工作纪实(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波)威宁迎春绽光芒两年工作提速斐然之绩。2010年,堪称威XX县区“整脏治乱”工作历史的新纪元,2010年的威宁已为全县历史浓墨谱写了壮丽的永恒篇章,2011年更是继续呈现迅猛提速势头。2010年全县有21项工作分别荣获全区一等奖和第一,“整脏治乱”工作排名从2009年的全省第78位升至37位,从全区倒数第一上升至前列,“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分别获全区第一,“满意在毕节”由全区第四名上升到第二。8月26日,全区“整脏治乱”暨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会展中心召开,同年,威XX县区城也被上级部门命名为“地级卫生县城”。2011年第一季度考核又取得了全区第一、全省第九的优异成绩,全区“整脏治乱”暨文明县城测评工作培训会于4月12日在我县成功召开,省委省政府又决定将2011年全省“整脏治乱”现场经验交流会定于6月中旬在威宁召开;威宁申报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已进入到省专家组暗访考核督查阶段。“整脏治乱”以点带面促发展。由于我县综合环境大幅改善,对比2009年招聘300名卫生人员只有200多名报考情况,2010年12月13日招聘300名教师,却有6200多名纷纷报名应考。2010年,全省“校安”工程现场会等14个现场会相继选择在威宁召开,通过招商引资及扶贫开发,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实现了历史突破;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展现1了“开门红”的强劲增长势头。忆往昔残缺遗漏威宁“整脏治乱”工作考核常年全区挂末。威XX县区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402731人,XX县区常驻人口15余万。威宁地域辽阔、第1页共12页人口众多、地貌类型多样、基础薄弱,是全省唯一以彝、回、苗三个民族自治的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内昆铁路贯穿全县里程187公里。县城位于川滇黔交通要冲,规模8.5平方公里,南来北往人流车流大,特别是县城集国道、省道、街道“三位一体”之处,交通压力过大,群众秩序意识淡薄,直接导致XX县区主次干道乱扔乱吐、乱泼乱倒、人车混行、抢道等现象极为严重。多年来,威宁的“脏、乱、差、挤、堵”现象极为严重,群众满意度测评极低。2008——2009年度,威宁“整脏治乱”工作年终总评均为XX市倒数第一名。2009年“满意在威宁”测评XX市倒数第一名。2009年9月,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同志到威XX县区东风镇、二塘镇检查“整脏治乱”工作时,曾说威宁是“世界脏乱差中心”、“简直就像非洲难民营”。知耻而后勇:面对社会的压力与舆论的监督,我们痛定思痛,多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用3年时间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工作,要求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向全国创卫先进市县学习经验,并决定在县域辖区内全面轰轰烈烈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攻坚战2010年,在接受《毕节日报》和毕节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就过去威宁脏乱差现象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市容2市貌等问题。我曾经回答记者“现在县委、县政府已把‘整脏治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下决心搞好‘整脏治乱’工作。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管理体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常抓不懈,力争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2011年,我们又决定开展“双创一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建设高原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城市)工作。机制善变促发展。2009年以来,我们通过创新长效机制促进了工作巨变。一是健全了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保障县城“整脏治乱”工作经费投入外,将各乡镇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按照人第2页共12页均1元和每平方公里50元的标准和保底经费2万元配套划拨给乡镇。2010年以来投入4000余万元,硬化了XX县区98条背街小巷,改造了19座公共旱厕为水冲式公厕,同时要求各单位厕所全部整改为水冲式,实施了街巷路灯安装、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等工程。二是健全城乡保洁机制。我们将XX县区环卫保洁工人由原来的200名增加到524名,实行“三班倒”开展清扫保洁,并将保洁员工资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