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信息化情况下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随着税收信息化的深入,以及金税工程三期,总局、省局两级数据集中体系的逐步完成,税收信息化带来的数据集中度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发挥税收信息化的数据能力,已不是信息化技术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税收流程管理层面,即信息化情况下税收的新理念和税收管理的新体制和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深化税收征管及流程改革,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一、税收信息化概述税收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塑,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一)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为迎接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历了一场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的公共管理革命。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政府再造”之风席卷世界。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二)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税收法制的逐步完善,税收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纳税人基数快速增加传统的“人管人”经验型税收决策理念已不再适应,必然需要加快税收信息化推动税务管理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在“金税工程”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制止偷漏税和海关违法等方面为国家挽回了大量损失,很多违规行为,如虚开增值税发票和假出口骗取退税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诈骗的。信息化下通过网络可大大增加监管者的核对能力,使信息不对称的形势发生逆转。信息化所带来的业务重组、机构重组、不同层级机构事权的调整及其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将对税收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收信息化是税收管理的一场革命。(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途径。随着全国税务系统数据“两级集中”的完成,已初步实现了涉税数据在总局、省局两级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如何深度利用数据,发挥数据能力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提升税务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仅靠税收信息化的技术层面已难以实现,更多的是要通过建立与数据驱动需要相适应的税务机构、税务流程和税务协调。同时,实现税收征管从传统手工方式向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优化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四)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税务部门作为一个特殊的政府机构,不仅承担着加强征管、堵塞漏洞,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职责而且还要提高效率、改善执法、减轻纳税人的负担,通过对纳税人的优质服务创造一个优良的税收环境。随着金税工程大型系统的建设与实施,税务信息化不仅在加强税收征管和监控,防止税收流失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正逐步向业务规范化,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方向转变。它不仅代表着先进的技术,而且也代表着一种新思想、新思维,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项工作全面创新,推动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地方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税务系统人力资源开发、征管机构设置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地方税收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人员、机构、以及征管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一)、征管查三分离的模式促进了征管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机构设置与省级数据大集中新形势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地税部门的机构设置过分强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