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办廉政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深化我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研究,决定自2012年6月至8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回头看”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中央纪委、省纪委2012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为契机,立足巩固、深化、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体系和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务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项机制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监控体系,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系和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一)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回头看”。要求摸清村集体“三资”家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委托代理服务,基本建立电子查询平台和监控平台,做到程序完备、监督到位、公开及时。1、摸清家底,实现清产核资规范化。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进行清查核实,分类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清理全面彻底、登记详细规范、核实准确无误、公示及时全面。2、健全制度,实现委托代理科学化。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两代理、一平台”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备用金”制度,做到账务处理、公开及时,审批审核手续规范;农村5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0元以上的办公用品、第1页共5页设备等物品的采购以及国有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出租、出售等,必须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公开交易,严禁出现未公开交易就拨付资金等现象。3、依托科技,实现监督管理网络化。采取“制度+科技”的办法,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构建分级管理的监督网络,县(市、区)建立电子监控平台,开展网上监管;乡镇建立电子查询平台,方便群众知晓。(二)认真开展村务管理工作“回头看”。切实抓好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做到工作流程设计科学,便于操作和监督;议事决策民主公开,符合群众意愿;村级事务管理规范,促进社会和谐有序。1、完善监督平台,防止权力滥用。规范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人员组成和产生方式,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级事务的监管作用,尊重民意、全面审核。要统一制作、张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重点村级事务管理流程图,确保群众知晓流程化管理的内容,熟悉各类事项的办事程序。2、完善公开平台,杜绝暗箱操作。深入推进乡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利用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各种载体,做到决策民主、办事公开、程序到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点要做到“八公开”,即:乡村概况公开,党务公开、“三资”公开、村务公开、征地拆迁及土地流转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反腐倡廉公开和涉农法规政策公开。有条件的乡镇、村组可配备电子触摸屏,方便群众在线查询,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3、完善诉求平台,维护和谐稳定。开展乡镇、村干部“入户听诉”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制发《信访举报指南》,正确引导群众依法依纪上访;设立民情恳谈室,使农民群众“话有地方讲、理有渠道说、难有组织帮”,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三)认真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回头看”。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制度、强化服务,全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的“便民超市”。第2页共5页1、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全到位。各便民服务中心除必备的办公设施外,还应设置相应的便民设施,并设立投诉箱、举报电话、公示栏等接受群众监督;有条件的还应安装电子显示屏,将窗口的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机构组成、运作方式等全部输机上屏,滚动播放,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