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加固改造方案教学楼功能改造加固综合方案教学楼功能改造加固综合方案一、工程概况某教学楼建于1992年,总建筑面积5630㎡,四层砖混结构,楼(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局部楼盖(卫生间部位、大厅顶板部位)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基础形式为毛石条形基础,局部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1.50m~3.05m,根据原设计图纸,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为180kpa。根据建设单位设想,保持该楼原有建筑格局不变,将该楼一~四层房间(卫生间、楼梯间、走廊和门庭除外)均改为仓库,鉴于上述因素必须对该建筑物进行改造加固,加固后既要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二、结构改造加固设计依据2.1改造加固设计委托书;2.2教学楼功能改造鉴定报告;2.3国家有关设计与加固规范:2.3.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3.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3.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3.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3.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1教学楼功能改造加固综合方案因钢梁荷载均作用在进深梁端部,对该梁弯矩增加很小,对剪力增加较大,因此,只需对该梁进行抗剪加固处理,加固方法为,在梁下增设钢筋混凝土附壁柱,通过增设附壁柱,既解决了进深梁的抗剪承载力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梁下墙体抗压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详细做法见加固施工图(结5-1)、(结5-2)及(结5-5)。第1页共3页4.3基础加固方案新增附壁柱荷载传至基础后,需对原有毛石条形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为增大截面法。详细做法见加固施工图(结5-3)及(结5-5)。五、加固施工步骤及方法5.1预制空心楼板增设钢梁加固。5.1.1表面处理。对需要加固的预制楼板及相关进深梁(或圈梁)进行局部表面处理,将楼板对应次钢梁支点部位抹灰层剔除干净,并将进深梁(或圈梁)对应主钢梁预埋件部位抹灰层剔除干净,以露出混凝土表面为度。5.1.2埋设预埋件。将主钢梁预埋件通过钻孔植筋法固定在进深梁(或圈梁)侧表面预定位置。5.1.3钢梁下料、组装。次钢梁及主钢梁按施工图(结5-4)相关节点进行下料并组装。5.1.4钢梁吊装:次钢梁与主钢梁组装成一体后进行整体吊-3教学楼功能改造加固综合方案础表面喷涂高标号水泥素浆一道,然后再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5.2.6混凝土养护。养护期间应保证环境的温度≥15℃,并定期适量浇水养护。5.2.7基坑回填。基坑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土厚度为200~250mm,压实系数应大于0.94。5.2.8地面恢复。按原有施工图地面构造做法施工。5.3墙体增设附壁柱法加固。5.4.1楼板凿洞:在预制楼板对应附壁柱位置开凿方洞,洞大小根据附壁柱尺寸来确定;注意凿洞时不得使用重锤、风镐等振动较大的工具,也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原有构件;5.4.2表面处理:将进深梁及梁下墙与附壁柱连接部位抹灰层剔除干净,以露出混凝土(或红砖)表面为度,对于砖墙尚应剔除已松动的勾缝砂浆,砖缝剔深10mm;然后用钢丝刷刷除梁(或墙)面灰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喷涂高标号水泥素第2页共3页浆一道;注意剔除梁(或墙)面抹灰层时不得使用重锤、风镐等振动较大的工具,也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原有构件;5.4.3墙面植筋:原有墙体与新增附壁柱采用化学植筋法连接;5.4.4制作及安放钢筋笼:按施工图(结5-5)中相关节点详-5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