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的三要素。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耐苦的精神。导学重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耐苦的精神。导学资源导学案、自测题、当堂测评、微课“《最苦与最乐》基础梳理”,平台讨论及活动。第1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2、自学教材(6——9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恩惠(huì)缠(chán)着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弄巧成拙(zhuō)监督(dū)卸(xiè)却解释词语:如释重负:好像放下沉重的负担那样轻松。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人对己都很坦然。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任重而道远:承担重任、离完成还有很长的距离。3、把握基础(5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最苦与最乐》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自学质疑导学设计【环节一】学法指导资源助学(30-35分钟)1、导入:我们经常会听到“苦尽甘来”“苦中作乐”的说法,可见“苦”和“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苦”和“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是怎样的。。2、操作流程:1)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教师提前登陆平台上传本课相关学习资源,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2)明确当堂学习目标:教师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带领学生齐读明确目标。3)微课助学:学生自学微课,教师巡回规范学生自学方法。4)督导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提醒和把握课堂节奏。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最好具有新颖性。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2).道理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