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8课《童稚记趣》课题设计人教学知识与目标: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过程与方法: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部分,体会描写的妙处。重点难点难点: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部分,体会描写的妙处。教学内容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课下注释重点词语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二、感悟新知:按记叙事件的逻辑顺序,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总体叙述作者年幼时目力极强,又好观察。第二部分(2—4)具体叙述物外之趣。分为三层:(2)观蚊成鹤(3)神游山林(4)鞭逐虾蟆三、探究新知:(一)读课文,品析佳句的妙处。1、夏蚊成雷......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形象地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神情、入迷。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极生动地描写了蛤蟆捕虫动作的迅捷、准确,极为生动传神。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二)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得到“物外之趣”的?他善观察、乐想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有”物外之趣“。(三)要想获得“物外之趣”,必须具备的哪些基本条件是什么?一是要有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四、归纳整理:(一)从结构、语言、写作手法的角度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二)对子同学练习背诵课文五、达标测评: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的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赏析修辞、精妙动词,会表述其作用。理解文章的中心。将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握课文的写作特色,练习背诵课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课本知识练习册42页7、8题。六、布置作业想一想做一做第三题板书设计:(1)观蚊成鹤童稚记趣(2)神游山林(3)鞭逐虾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