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曲折的情节。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背景介绍《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军帖(tiè)可汗(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鸣溅溅(Jiān)鸣啾啾(jiū)戎机(róng)金柝(tuò)阿姊(z)ĭ著我旧时裳(zhuó)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疏通文义: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问题记录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三、感知情节,详略分析:《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那么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并且本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作文以启示。四、总结全诗沈德潜曾经评价《木兰诗》“事奇诗奇”,确实如此,本诗极富浪漫色彩,木兰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五、迁移拓展想象一下,要求以《木兰到家第二天》为题写一两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