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公输17公输【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重点)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难点)【学习方法】诵读——品析探究——释疑【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墨子与《墨子》:阅读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名翟(dí),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公输,名盘,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2.扫除文字障碍:把课下注释中的注音生字抄写下来并掌握3.借助课下注释,尝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标注出不理解的句子。4.朗读课文,试着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预习检测】分角色朗读课文,推荐一组同学进行课堂进行PK。【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课文翻译,梳理全文意思,完成下列重要句子的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吾义固不杀人。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3)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呢?(4)胡不见我于王?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2.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中不理解的句子翻译。3.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注:(1)(2)填人名;(3)填文中的词)(1)以“见”字贯穿全文: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1~12)(13~16)(17~22)(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3)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公输盘“服”→楚王曰:“善”→公输盘“诎”楚王曰“善”4.研读情节,赏析语言特色(1)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2)墨子用什么方法使楚王理屈词穷?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运用比喻说理,进行对比和类比。(3)模拟攻守结束时公输盘和墨子的对话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在危险关头,墨子胸有成竹,镇定、沉着、针锋相对。(4)思考讨论: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把大家的发言重点记录在下面)语言生动,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②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③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