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研训练课程名称:科研训练论文题目:新股抑价的行为金融解释的研究——风险投资对于中小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研究主持人:吴越项目成员:瞿武仟、胡晶晶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新股抑价的行为金融解释的研究—风险投资对于中小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研究我国的中小企业是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但有限的内外源融资渠道极大的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庞大的民间资本市场,成为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不稳定因素。风险投资则以权益投资的方式有效的将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衔接在一起。基于首次公开发行(IPO)与风险投资的特殊关系,使得风险投资在企业上市(IPO)过程中的特殊身份(充当发行方,承销商以及投资者的多重角色)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学术界对有关风险投资在企业上市(IPO)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认证/监督”理论,认为风险投资可以认证公司具有潜力控制公司IPO时的抑价现象,并监督公司的成长过程;另一种是“逆向选择”理论,认为选择风险投资的公司并不是最佳的公司,而新兴的风险投资机构会过早的促使公司IPO,错误传递公司声誉和绩效。针对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如美国,欧洲等)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支持“认证/监督”理论,即认为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上市(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然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两大理论模型都有可能成立。本文以在2009年9月25日至2010年9月17日内分别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有无风险投资背景分为两组,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均值差异比较以及非参数Mann-whitneyTest,就两大样本公司IPO前后的经营业绩、IPO时的特征表现等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均值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我国风险投资在企业上市(IPO)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倾向于“认证/监督”或者“逆向选择”假说。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企业创业板中小企业板IPO1引言1.1研究背景近年来,风险投资在全球蓬勃发展。风险资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16]获得高额回报,其中通过IPO退出是一种优选的方式。伴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实现上市退出的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也日益增多。我国中小企业是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但有限的内外源融资渠道极大的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则以权益投资的方式有效的将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衔接在一起。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率先企稳、IPO重启、创业板开闸等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使2009年中国VC/PE市场迎来了令人欣慰的复苏和发展。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从退出情况看,伴随创业板的推出再添退出渠道,风险投资通过IPO退出再次迎来高潮。基于首次公开发行(IPO)与风险投资的特殊关系,使得风险投资在企业上市(IPO)过程中的特殊身份(充当发行方,承销商以及投资者的多重角色)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学术界对有关风险投资在企业上市(IPO)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认证监督理论,认为风险投资可以认证公司具有潜力,控制公司IPO时的抑价现象,并监督公司的成长过程;另一种是逆向选择理论,认为选择风险投资的公司并不是最佳的公司,而新兴的风险投资机构会过早的促使公司IPO,错误传递公司声誉和绩效。针对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如美国,欧洲等)的实证研究大部分背景认证功能理论,即认为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上市(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1.2主要概念介绍(1)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作为集实业、金融、技术、智力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活动,满足了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需求,有力地弥补了传统资本市场的缺陷,促进了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发展。自从1946年美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以来,风险投资己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认同。作为主要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一种金融活动,风险投资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的不足,促进了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经验证明风险投资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有利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我国1984年底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