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九年级前途与理想教育讲稿有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戈壁滩生活着一群人,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能走出隔壁,当他们每次从住所出发开场朝着一个方向向走出去的时候,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原地。一个科学家明白了,不相信,也了试一试,结果,又回到了原处。后来这个科学家想出了一个方法,晚上走,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结果特别快的走出了戈壁滩。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确实是,人不能只顾埋头走了,有时候还要抬头仰望星空,找准你前行的方向。同学们,你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九年级同学在此集会讨论理想与前途的话题,考虑我们前行的方向,有其特定的意义。回想两年前,我们相逢、相识。相逢是我们的缘份,相识是我们的福气。从那天开场,我们一起书写我们的人生新篇章。两年多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间隔中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们最初踏进校园的那个梦想你是否还记得。或许你会说,我不曾梦想过,假如是如此,我只能送给你一个词,叫“悲伤”每一个人当他从呀呀学语或稍明白世事,就在本人深深的心底开场了理想的萌芽。而幼时的理想是易受四周环境的妨碍的,如观看了战争题材的影片,则想着要当一个英雄;如观看了一场演出,则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歌星;如家境贫寒则想着今后能成为一位腰缠万贯的老总;如家里某位亲人疾病缠身,则想着今后能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大夫……所以这些是正常的,有的也最后修成正果。但往往到后来,想拿手术刀的人拿上了剃头刀,想造原子弹的人卖起了茶叶蛋。事实上,真正树立高远理想,怀有满腔抱负的黄金时节正是我们的中学阶段。儿时的理想往往事与愿违。美国喻佛大学心理研究所“0”点调查课题组的专家调查说明,约有62%以上的人生理想根本上是在中学时期构成的。因而,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和大家一起来交流理想、前途这一个话题,是十分必要的。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志当存高远,学当报家国”。顾名思义,确实是要求我们每个学生必须树立积极、正确、远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建立和睦家庭,最终报效祖国。我们该树立怎么样的理想呢?理想是指一个人对将来的合理的想象和愿望,是一个人的奋斗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尤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显得特别的重要。我认为,理想应该立足本身的特点,来合理地展望将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指出:每个人的身上都拥有无穷的智慧,主要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社会交往智能、音乐智能、视觉智能、形体智能等七种智能。所以,有的智能至今仍没有被发觉或挖掘,每个人的智能的表现程度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有区别,在同一个人本身各种智能的表现也有强弱,因而就出现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唱出的歌特别动人,为什么有的学生篮球打得特棒,为什么有的学生解数学难题就好像喝矿泉水一般轻松,为什么有的学生与其别人能一见如故……因而,我们树立理想,要先正确地认识本人,特别要认识到本人的长处,也要扬长避短,才会事半功倍。我还认为,理想要立足于现实,依附于时代。任何人的理想都不可能超越现实而存在。只有伴随时代的步伐,才会实现,才会有意义。有人说,当代青青年有四个缺少:缺理想、缺责任、缺激情、缺亲情。我完全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我们的青年有理想,只不过青年们的理想被当今拜金主义所麻醉;我们的青年有责任,只不过特别多青年的责任心被当今西方的文化思潮所干扰;我们的青年有激情,只不过特别多青年的激情被超女、超男等这些所谓的歌星们错误地引导;我们的青年有亲情,只不过特别多青年的亲情被当今社会剧烈的竞争所压制。上海华东师大优秀的研究生张丽敏自愿去宁夏最偏远的小山村支教。五年中,她校长、老师、炊事员、家长一肩挑,尽心辅导13个学生学有所成,并决定终生从教;北大研究生刘素英在大学读书时期就靠本人勤工俭学,通过希望工程赞助23名不知姓名的贫困学生达5年之久,尽管本人的父亲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但对23名学生的赞助却不断未曾连续;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只身带妹妹求学、历尽艰苦、无怨无悔的洪战辉,还有面对危险、奋不顾身、为抢救游客而致残的中国女孩文花枝,等等。他们难道不是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