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四课: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三个框题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四课: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三个框题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二.重点、难点: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民族的基本特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具体内容:(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具体表现)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个民族的共同愿望。(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怎样维护?)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的措施)5.三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民族的基本特征应掌握两点:1.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2.区分民族和种族民族种族性质不同社会现象生理和自然现象区分标准不同四大特征: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头发、肤色、体形等生理遗传特征来区分联系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三)民族区域自治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2.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特点)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