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1]《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1211210006病理系张唯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全部八集的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虽然只看了六集但已振聋发聩。它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镜头画面,借助电视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过程,对其演变的本质原因进行了剖析,生动、形象、深刻。每一集都浓缩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主持的《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课题组的思想结晶,从而让我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们应该从苏共亡党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的教训。开篇编者按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横跨欧亚两洲、面积达2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强国,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从1898年3月到1991年12月25日短短74年,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政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个国家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竟落得如此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于历史的洪流中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对党的理解与信念的误解与背离。从列宁、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再到最后的戈尔巴乔夫。苏联在这大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几乎可谓说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对其危害最大的应该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和党的形象的损毁,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由此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最后的苏共已不是列宁理想中的苏共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逐渐转变为对十月革命对列宁主义和列宁本人的批判与否定。数典第1页共2页忘祖,根基又怎么能稳固呢。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从斯大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期,开始出现了主要靠听汇报,看文件,作指示,发命令来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很少深入实际,接触群众。在党内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风气也日趋严重,这使上层领导很难听进群众的意见,下层意见也很难上达。赫鲁晓夫只准颂扬,不准批评,听不进来自党内外群众的声音,更感受不到党内外对他的不满和批评。勃列日涅夫本人更非常爱好虚荣和爱听别人的阿谀奉承。在他执政期间,他对表面的荣誉和奖赏的奇特癖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戈尔巴乔夫是“不善于、不喜欢也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只喜欢夸夸其谈,只是他一个人没完没了地高谈阔论,玩弄辞藻,把本来空洞无物的刻板思想说得天花乱坠”。如此与民众脱离,再加上愈演愈烈的贪污与腐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党也没有存在必要了。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