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和意义: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太榆城市经济带”不是同体化的城市,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产业协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中国的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重要特征一方面是大城市中心区向近郊区远郊区扩散趋势,由高度集中向适度分散变化,城市活动不断由中心区向外围蔓延,转变为组团式发展。另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由单体发展独立为向群体、多样化模式发展转变。城市群和城市圈已开始崛起与发展。太榆城市经济带自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提出。2002年,同城化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07年,首次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首次将同城化纳入国家级层面。2012年,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了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发展布局,将太原晋中同城化纳入省级统筹,并列为全省“十二五”发展重点。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将太原晋中同城化列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本文着眼于当前太榆城市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产业协同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太榆城市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其在存在的问题。随后,本文对太榆城市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耦合协同度模型来得出结论。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力求为太榆城市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必须要通过区域协调手段,从区域的整体出发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并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加以适当约束,真正实现太榆区域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目标,才能发挥带动区域开发和中西部地区联系纽带的作用。PAGE\*MERGEFORMAT7国内外研究状况:(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有关太榆城市经济带建设及其发展措施问题的研究,我国多名权威专家均参与探讨,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关推进太榆同城化对构建大太原经济圈的重要意义的研究,屈俊彪、李涛作者从构建大太原经济圈背景出发,在《构建大太原经济圈视角下的太榆同城化研究》中分析提出,当前城市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区域竞争,推进太原和榆次的同城化建设步伐,对构建大太原经济圈至关重要。城市经济圈发展过程中,城市核心区一体化发展的极化、辐射、扩散与带动作用不可替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原和榆次作为大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区,具有地理位置紧邻、文化趋同的优势,特别是经济上,两市在产业和生产要素上的关联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具有极强的“极化一扩散”作用,两地联合开发、共同发展的潜力巨大。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经济圈核心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加PAGE\*MERGEFORMAT7速太原和榆次的同城化发展,是构建大太原经济圈的关键所在和根本路径。即便是推进太榆同城化的意义重大,各方的呼声也很高,但是其实际进行起来,却有不少的阻碍。基础性的区域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缺失统一的推进同城化的组织协调机构;行政经济的存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同城化的发展。关于太榆城市的初步化建设,于作军、王鹏作者在《太榆同城化建设初探》中提到,他们认为太榆同城化是太原经济圈发展的核心步骤,是实现山西省赶超战略的重大举措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部崛起,太原先行”目标的关键。把太榆地区建设成全省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才能带动全省的大发展,才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太榆同城化是太原经济圈实现一体化的第一阶段的一个子目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要为打破各种障碍,实现本地经济区的整合开辟道路。同时,能够为之后进行的经济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