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但两节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应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黄河现存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黄河的忧患及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治理黄河的关键。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出黄河自古多忧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二、学生能力分析与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关于黄河已了解多少,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对于部分内容只要教师再强调或练习巩固即可。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与否,只要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就行了。故以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三、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中游三门峡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四、板书设计一、概况二、黄河的贡献:1.灌溉2.水能3.旅游三、治理黄河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河船夫曲》,边听歌曲边欣赏图片。使学生对黄河有一感性认识,然后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师:没有那一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中华民族如此爱戴。她缔造了这个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黄河。请大家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面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给自己和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来探究问题,所以,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黄河知识知多少?(自学,学案第一部分)师:首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检测一下自己上节课的学习效果。3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同学们做完了吗?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已经介绍,这里只做复习性提问。]学生回答的同时,同步展示课件上的相关图片和知识:(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3)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4)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师:同学们,你们的答案和她的答案一样吗?(一样)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非常认真,希望这节课大家继续保持。下面,我们来继续了解黄河的其他情况。我们先来了解黄河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贡献?关于这内容,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两个主要的贡献?(语速慢,声音大)第二板块:歌颂黄河(贡献)[展示]一段视屏(黄河的奉献),让学生回答黄河的主要贡献:(1)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存在的忧患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上游问题:1.荒漠化2.凌汛1.人为破坏2.部分河段自低纬流向高纬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炸冰中游问题:1.泥沙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下游问题:1.地上河2.断流3.污染1.泥沙淤积2.人为不合理用水3.工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污加固堤坝,修水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