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无论何处都可用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东西。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功能:货币是一种尺度,是一种单位,用于衡量和表示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货币单位:最初的货币单位等同于货币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单位;后来,货币单位与自然单位逐渐分离,直至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二、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起媒介作用时,便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物物交换:W——W以货币为媒介:W——G——W货币需求:由于货币担当了流通手段的职能,便产生了对其实实在在的需求。MV=PQ三、贮藏手段当买卖的链条一经中断,卖以后没有随之以买,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则发挥了贮藏职能。货币贮藏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个极其重要的自我调节机制。贮藏金银是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典型形式,而现在的银行存款和储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存储。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税收、租金、工资等职能。在大宗交易中,货币发挥流通媒介的职能,同时又以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五、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随着金属货币时代的结束,世界货币主要指的是在国际上具有结算功能的货币种类。比如,美元第二节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涵义: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币材的确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往往有两三种币材并行流通。②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两方面:一是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货币单位的“值”③通货的铸造与发行:通货是指处于流通中的现实货币的统称,包括主币和辅币。主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货币,又称本位币。主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并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是指国家规定主币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所谓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并且不能自由铸造。④金准备制度:也称黄金准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黄金储备的三项用途: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作为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当前无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金准备的后两项用途已经消失,但第一项用途仍然存在。二、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即金银铸币都可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该货币制度是一种很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5,当银价跌落以致市场比价为1:16,人们就会把金币熔化为金块,按市场价换为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按法定比价换为金币,再把金币熔成金块,从中获利。(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但弗里德曼并不完全支持)3、金本位制:指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①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特点为: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流通②金块本位制: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其特点为:只流通银行券、限量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特点为:只流通银行券、并且不能兑换黄金只可兑换外汇。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其特点为:黄金排除在货币流通领域之外,不再执行货币职能,只是由国家集中储备,作为国家清算手段。银行券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一般授权中央银行集中发行,并通过法律形式直接赋予银行券无限法偿资格。货币的内涵扩大:既包括现金,也包括非现金,并且非现金流通逐渐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第三章第一节利息一、利息的概念及本质1、概念:利息是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因使用贷款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2、对利息本质的不同观点利息报酬论代表人物:威廉·配第和约翰·洛克观点:利息是对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