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数学之故事数学——记录我和学生的成长故事“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七年前,巴蜀小学梦想剧场,全国“走进新课程互动论坛”。我的“小额投保”——每周写博文一篇。2008年4月,市教委到巴蜀书院拍摄中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录像,经学校推荐,“故事数学”第一次抛头露面。2010年7月,学校组织到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向孔企平教授征求对“故事数学”的意见。一、故事从哪里来?二、故事怎样突显学科特色?一、故事从哪里来?(一)从生活小事中来案例案例11:“久久久”与“发发发”:“久久久”与“发发发”《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加、减法的简便计算》375375++99999944254425--29982998375375元元999999元元375375++999999=375=375++1000-11000-1=1374=1374888888元元久久久久久久发发发发发发13741374++888888=1374=1374++900-12900-12=2262=22625999元7432-59997432-5999=7432-6000+1=7432-6000+1=1433=1433一、故事从哪里来?(一)从生活小事中来案例案例22:“:“爱运动的数学老师”的数学老师”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一、故事从哪里来?(一)从生活小事中来案例案例33:“:“诡异的丢钱事件”的丢钱事件”诡异的丢钱事件•“小红向爸爸借了500,向妈妈借了500,买了双皮鞋用了970。剩下30元,还给爸爸10块,还给妈妈10块,自己剩下了10块,欠爸爸490,欠妈妈490,490+490=980。加上自己的10块=990。还有10块去哪里了呢?”错在哪里了?•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一、故事从哪里来?(二)从历史故事中来故事案例故事案例11:“:“100100分”不敌“分”不敌“6060分”分”10060A:把分针走一圈定为100分钟比较好。B:把分针走一圈定为60分钟比较好。分针?为什么规定分针走一圈是60分而不是100分?60÷2=100÷2=305060÷3=100÷3=20﹖60÷4=100÷4=152560÷5=100÷5=122060÷6=100÷6=10?一、故事从哪里来?(二)从历史故事中来故事案例故事案例22::作业为什么不打折•这个婆娘不是人•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二、故事怎样突显学科特色?(数学味)(一)“由此及彼”地联想案例:“快钟与慢钟赛跑”案例:“快钟与慢钟赛跑”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87页:“一个钟每小时慢3分,照这样计算,早上5时对准标准时间后,当晚上这个钟指着12时的时候,标准时间是几时几分?”哥哥的起跑线后移多少米?哥哥的起跑线后移多少米?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87页:“一个钟每小时慢3分,照这样计算,早上5时对准标准时间后,当晚上这个钟指着12时的时候,标准时间是几时几分?”二、故事怎样突显学科特色?(二)洞察日常现象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案例案例11:《酒桌上的数学》:《酒桌上的数学》1杯顶3杯1顶3?(二)洞察日常现象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案例案例22::《吃小和尚》(《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二、故事怎样突显学科特色?(三)不放过教与学中的“败笔”案例1:二、故事怎样突显学科特色?(三)不放过教与学中的“败笔”案例案例22::《“数学”大战“风水学”》的故》的故事,就是因学生盲从“发财”事,就是因学生盲从“发财”短信而引发的。短信而引发的。•“2011年有四个非同寻常的日期:1/1/11,1/11/11,11/1/11,11/11/11。这还不算完:用你的出生年份的最后两个数字加上你今年的年龄,最后的结果将是111,所有人都一样!今年是个钱袋年:今年的十月份有5个星期六、5个星期天、5个星期一,这样的年份每823年才有一次。按中国的风水学说,把这个消息送给八个熟人,4天内钱就会来到。”•“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1965年生,今年46岁。”2011-出生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