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通关·名师难点透视16】环境保护真题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Ⅰ卷·第44题·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试题解析】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矿矿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地尾矿矿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则降水多发季节,该尾矿矿渣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矿渣库,防止被污染水源下泄角度分析。以当前我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防治考点1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及环境管理,这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备考时要特别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真题2.(年高考题·福建文综卷·第40题·15分)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1)~(2)题。平均坡度(°)平均海拔(m)占用耕地0.94674.46增补耕地8.401830.19(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9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试题解析】该题以我国某区域耕地变化为背景,考查农田保护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表中数据,获得地理信息,并用地理术语表达。要求考生可通过表格数据直接获得信息,得出占用耕地主要在坡度小、低海拔区域,而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较大、高海拔区域的结论,对于保护耕地所采取的对策,考生可针对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描述分析其保护措施。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土地资源问题及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不同区域某一环境问题的统计图表、文字数据、景观图等呈现信息,结合区域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预测年高考这一考查方向的频率将会加大,仍将以综合题形式出现。考点2生态环境问题【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的区域开垦。1.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2、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1)矿产资源问题①分布:不均衡。就世界而言,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美国和加拿大,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总的来说是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就我国而言,在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储量较大,南方地区贵州省...